莒南首发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北方茶韵 白茶新生】一片小树叶,成就大产业

莒南融媒

2025-05-23 20:58

莒南县是北方最早实施“南茶北引”的县区之一,从引进“一粒”种子到种出一片茶园,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眼下,正是采茶高峰期,在洙边镇袁家山村,每天都会有七八千斤鲜茶叶经过炒制销往全国各地。

【同期 莒南县洙边镇东袁家山村党支部书记 袁春涛】目前,咱村茶园的产量呢,一天的话,在七八千斤鲜叶上,加工成干茶在1000来斤,主要销往青岛、济南等周边地区。

上世纪,作为北方最早实施“南茶北引”的县区之一,莒南县引进了近5000斤茶籽,没想到,第一年就遭遇了冻害。

【同期 莒南县洙边镇东袁家山村党支部书记 袁春涛】我们村从“南茶北引”第1批开始引进茶种,种植茶叶的时候,咱村种了在70来亩上,由于冬天越冬的时候,受这个天气自然灾害的冻害影响,这个仅存活了背风向阳的这个地方的茶园,存活下来了。

仅存的茶苗,让茶农发现当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种出来的茶叶叶片厚、耐冲泡,并且春茶、夏茶、秋茶口感鲜明。经过精心培育,逐渐发展成一片片茶园。

【同期 莒南县洙边镇农业和财经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赵进军】我们的土壤是棕壤土,PH值在4.5和5.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再一个就是温度,当地四季分明,春夏秋适合茶叶生长,在冬天只要是浇足浇透越冬水,简单防护一下,就可以安全越冬;当地的光照非常充足,有利于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像茶多酚、氨基酸,这些有机物质。

合适的地理环境,加上科学的种植管理,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努力,莒南县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现场声】这片茶园,就是从安徽引进的这个群体种,但是咱这个群体种这个品质特别好。通过这几年,你做白茶的寿眉,红茶,包括就是用这个(茶叶)春天里做龙井,品质都非常好。

在位于壮岗镇的凤泉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鲜嫩的茶叶,在茶农的巧手里被飞快地采摘后送往茶厂,随后经过摊晾、杀青等流程进行炒制。

【同期 凤泉春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继余】扁形茶其实上了设备都会做,但是想做好,这必须得有一个就很有经验的师傅来看着它杀青杀的轻重,包括压板这个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它这个颜色跟味道。因为它所有的这个,你像这个时间、转数、压力,随时都在调整,所以说,你看着我一直在动,我一直在动,一直也不住。

凤泉春茶叶有限公司原名陈家老窝茶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探索,先后开发出毛峰、炒青、扁茶以及红茶、白茶等一系列产品。

【同期 凤泉春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继余】咱这个春天里吧,咱做绿茶;到这个夏天了,气温高,做绿茶的品质就有所下降了,它就把它做成红茶;到秋天,咱看看秋高气爽吧,正好是适合做这个白茶。这样呢,就说增加了这个合作社效益,然后也其实就是增加这个茶农的效益。

经过70年的发展,如今莒南县拥有茶园面积约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0余家,年产优质茶叶4000吨,产值10亿元。莒南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有机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山东省名优茶生产示范基地”“山东省茶叶标准化基地示范县”,是“中国茶叶之乡”。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名优茶评比活动中,我县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86项、省级奖项106项,市级奖项143项,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莒南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莒南白茶”年产量超过350吨,产值2.1亿元,品牌价值达到8亿元,成为北方白茶标杆。

莒南融媒记者 闫国范 刘景浩 刘炎东 沈晓惠 通讯员 王翔宇 徐子涵 报道)

阅读量:

满意

0

基本满意

0

不满意

0

打开“莒南首发”看评论

6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