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莒南县壮岗镇,鲈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一条串联生态与富民的“金钥匙”。壮岗镇依托现代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将传统渔业升级为高附加值产业。
走进壮岗镇锦龙河养殖合作社,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渔业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117个巨大的圆桶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工人手持饲料桶,熟练地往大桶里投喂饲料,瞬间,鲈鱼翻腾而起,水花四溅。
【同期声:锦龙河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刘宏】
这些看似普通的大桶,实则是颠覆传统养殖模式的“核心装备”。这些大桶利用新型环保材料打造,在有限的水体空间内实现了高密度养鱼。别看每个圆桶仅占地60平方米,但其年出鱼量却能达到令人惊叹的1200多公斤。
如此高效的产出,得益于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通过精准控制水温、水质和饲料投喂量,鲈鱼的生长环境得到了优化,生长周期也大幅缩短。
【同期声:锦龙河养殖合作社技术人员 鲁凯元】
“使用陆基圆池养鱼,具有生长环境可控、周期短、效益高的优势,还能实现反季节养鱼。”
不仅如此,这种养殖模式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平时收集的鱼粪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果蔬种植的优质肥料,循环水则能用来灌溉蔬菜,形成鱼菜共生的绿色生态模式,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传统的农民转变为掌握现代养殖技术的产业工人,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一条鱼”为突破口,壮岗镇“游”出了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同期声:壮岗镇党委书记 赵延起】
锦龙河养殖合作社是壮岗镇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村集体+人才+农户”的合作模式,以绿色循环技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依托“合作社+农户”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产业向加工端延伸,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样板。
(莒南融媒记者 孙海龙 张守皓 宋亚迅 潘晓婕 通讯员 徐子涵 张志强 报道)
打开“莒南首发”看评论